1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5〕37号),以22类重点场景为抓手,构建”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体系升级”的创新闭环。这一政策既是对”十四五”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关键部署,更是为”十五五”时期新质生产力培育铺设制度轨道,标志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进入”场景化突破”的新阶段。
一、政策靶向:破解创新链与产业链”两张皮”难题
文件深刻把握场景作为”连接技术与产业桥梁”的核心价值,直指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30%的痛点。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10%,但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商业化应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60%。此次政策聚焦五大方向:新领域新赛道场景突出元宇宙、全空间无人体系等未来产业;产业升级场景聚焦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等转型需求;行业领域场景覆盖应急管理、智慧水利等关键领域;社会治理场景推动政务服务、智慧城市数字化转型;民生场景则直击医疗、养老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全域覆盖、重点突破”的场景布局。
二、三大突破:重构创新资源配置逻辑
在场景开放机制上,政策首次明确”国企引领+民企参与”的协同模式。要求中央企业主动开放主业场景,同时支持民营企业发掘市场需求,这将打破传统创新资源的垄断壁垒。以上海智能工厂建设为例,某央企开放的工业互联网场景已吸引200余家中小企业参与技术攻关,带动产业链效率提升25%。
在要素保障上,创新提出”空天、深海、频谱轨道”新型要素市场化配置,配套金融、土地、数据等支撑政策。特别强调公共数据供给保障,这为数据要素流通提供了应用载体,预计将带动数据服务市场规模年增长超30%。
在监管创新上,推行”场景试验+压力测试”模式,允许在特定场景内探索尽职免责管理,为新技术应用预留制度空间。如低空经济场景明确”稳妥有序拓展”,既释放发展活力,又守住安全底线。
三、实践价值: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从产业维度看,场景应用将加速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以制造业为例,垂直大模型场景培育预计可使重点行业研发周期缩短40%,智能工厂场景将推动生产效率平均提升18%。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预测,仅”AI+显示”场景就将带动新型显示产业产值突破8000亿元。
从民生维度看,医疗、养老等场景创新将提升公共服务品质。远程医疗场景可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覆盖80%县域,智慧养老场景通过服务机器人应用将缓解30%的护理人员缺口。
此次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创新发展从”技术驱动”向”场景驱动”的战略转型。随着分批次应用场景项目清单的落地,以及跨部门协同机制的完善,新场景必将成为激活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引擎”,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