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央行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相继发布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和经济稳增长政策,特别针对房地产市场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旨在稳定房地产市场,提振经济。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迅速响应了市场的关切,而且在短期内极大地提振了市场情绪。
首先,央行在9月24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一系列重磅政策,包括降准降息、调降存量房贷利率、统一并下调房贷最低首付比例等。这些政策迅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细化落实,使得国庆“黄金周”期间,核心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市场看房量、成交量显著提升。资本市场方面,万得房地产指数(882011.WI)在10月8日前累计上涨35.01%,大幅优于同期上证指数(000001.SH)的26.95%涨幅。
其次,下调存量房贷利率预计可以减轻居民负债压力,缓解提前偿贷的现象。央行估算,本次存量房贷利率平均下调降幅约0.5个百分点,预计惠及5000万户家庭,1.5亿人口,每年减少家庭的利息支出总数约1500亿元。这对于减少提前还贷、拉动消费增长起到显著作用。
再次,降准降息有助于推动居民按揭和房企融资。央行在9月27日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中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同时下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20BP,降息落地。预计10月5年期以上LPR将跟随下调20BP左右,进一步推动居民和企业实际融资利率下行。
此外,全国层面统一最低首付比例全部为15%,降低了购房门槛。同时,“金融16条”和经营性物业贷款政策延期到2026年底,有利于防风险。央行还将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中人民银行出资的比例提高到100%,加快推动商品房的去库存进程。
中央政治局会议在9月26日的经济主题会议上,首次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并调整住房限购政策,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这些政策预计将缓解房企的流动性问题,助力“保交楼”进一步推进。
展望未来,本轮政策信号意义明确,相关举措积极响应市场关切且迅速落地,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目前“银十”开局表现“超预期”,核心城市市场“回稳”态势明显,显示居民置业信心已经开始修复。长期来看,推动经济基本面改善是稳地产、稳预期的关键,货币政策和调控政策仍有发力空间。未来政策将主要聚焦促需求、去库存、防风险三个方面,可重点关注相关增量政策的出台和落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