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11 月 5 日,科创板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应运而生并试点注册制。六年来,科创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截至 2024 年 11 月 5 日,科创板已有 577 家上市公司,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公司在融资方面成绩显著,IPO 募集资金 9142 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 1623 亿元,合计超万亿元。同时,科创板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条件,吸引了多种特殊类型企业上市,如 54 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8 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 家红筹企业、20 家第五套标准企业等。
从行业分布来看,科创板呈现出多元化和集聚化的特点。集成电路领域有 115 家上市公司,汇聚了中芯国际、中微公司、沪硅产业等行业龙头,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协同创新格局。生物医药领域有 111 家上市公司,重点关注肿瘤、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疾病治疗领域,成为全球重要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地之一。此外,光伏、动力电池等新能源领域,碳纤维、超导材料等新材料领域,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设备等高端装备领域也都初具规模。还有不少公司面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积极布局。
在企业发展方面,以 2019 年为基数,近 4 年科创板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 23% 和 24%,居 A 股各板块之首。2024 年三季报显示,部分特殊类型企业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如 54 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中有 12 家净利润为正,17 家营业收入突破 10 亿元。同时,科创板公司对研发投入十分重视,2022 年研发投入首次突破 1000 亿元,2024 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 1039 亿元,同比增长 7%,是同期归母净利润的两倍多,平均研发强度在 10% 以上,持续领先 A 股各板块。
科创板的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突出。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 11 万项,平均每家公司发明专利达 200 项,有 35 家公司在细分行业或单项产品上排名全球第一。
在国际化进程中,科创板公司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产品出海方面,截至 203 年末,超七成公司实现境外销售,海外收入合计为 4055.01 亿元,占板块整体收入的三成,且近三年海外收入复合增长率平均为 16%,部分公司增长率超过 30%。在专利走出去方面,10 家科创板药企将产品专利以 license – out 形式授权给境外医药企业,交易总额达 165 亿美元。标准走出去方面,澜起科技等公司在相关领域牵头制定国际标准,还有一些公司助力中国高铁 “出海”。海外并购方面,上市公司开展了超过 20 起大型海外股权收购,今年以来,跨市场收购集中出现。
此外,科创板在回馈投资者方面也有积极举措。2024 年 1 月以来,发起 “提质增效重回报” 专项行动,多数公司响应。现金分红方面,九成公司实施过现金分红,金额累计超过 1400 亿元。回购方面,六成公司上市后实施过股份回购,金额超过 350 亿元,2024 年以来,超 200 家公司新发回购计划,拟回购金额上限超 200 亿元,创历史新高。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多数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披露 ESG 相关信息,部分公司还发布专项报告,披露数量和覆盖率逐年增长。在吸引人才方面,超六成公司创始团队为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近三成实际控制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创造了大量研发类就业岗位,建立了产学研协同机制。在引导资金方面,约九成公司在上市前获得创投机构投资,总额约 4500 亿元。同时,科创板已成为境内机构化、指数化程度最高的板块,形成了完善的指数体系,吸引了大量专业机构投资者。
科创板在设立六周年之际,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在融资、企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国际化、投资者回报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