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PO 节奏的变化情况
数据呈现加速态势
包括过会、注册、新上市企业在内的多项 IPO 相关数据,8 月以来均呈加速态势,尤其是 9 月 24 日股市回升以来,提速明显。以新上市企业为例,截至 10 月 29 日,8 月以来共 28 家,9 月 24 日以来共 13 家,而今年 2 – 7 月共计 36 家。IPO 注册数据方面,8 月以来共 18 家,9 月 24 日以来 10 家,今年 2 – 7 月仅 8 家。
撤否企业数量锐减
与 IPO 提速相呼应的是,撤否企业数量锐减。在撤否企业峰值的 6 月,单月撤否家数一度达到 118 家,10 月 1 日 – 10 月 29 日撤否企业仅有 11 家。
二、市场各方对 IPO 节奏的看法
普遍认同适当提速
机构、企业、学界普遍认为应适当提高 IPO 速度,其中部分人士建议采取循序渐进、稳步提速策略,不要提速过快,同时综合退市情况把握 IPO 速度。
具体速度建议
具体上市速度方面,以 “新上市企业家数减去退市企业家数” 计算,建议差值保持在每年 100 – 200 家左右。IPO 受理节奏上,前期保持每月 5 – 10 家受理数量,后续根据市场变化动态调整至每月 10 – 15 家或 10 – 20 家。
严控质量的重要性
受访人士建议严控质量,宁缺毋滥;对于疑似存在问题的企业,看清后再决定放行与否。宁可短期节奏慢一点,也不要让低质量企业、问题企业蒙混入市。
三、IPO 节奏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分析
自去年 “827 新政” IPO 节奏放缓至今已有十余月,券商投行、拟上市企业、一级市场投资人已经逐渐适应低速推进的 IPO 进程。同时,市场各方也在呼唤 IPO 节奏的适当提速。因为 IPO 是科技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以及一级市场退出的主要渠道,当前 IPO 基本处于暂停状态,严重影响了创投市场的发展,降低了企业创新的动力,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目前股市呈现回升趋势下,适度提速 IPO 发行节奏,将为更多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重新焕发市场活力。
对市场的影响
对企业的影响:对于拟上市企业来说,IPO 节奏的加快为它们提供了更便捷的融资渠道,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例如一些科技企业,能够更快地获得资金用于研发和扩大生产。以 10 月 29 日新上市的科创板企业 C 拉普为例,其近年业绩出色,通过上市可以进一步提升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对市场活力的影响:适度提速 IPO 可以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一方面,吸引资金入市,因为新上市企业会带来新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能保证市场持续的活力注入,避免市场过于饱和而导致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问题,保持在每年新上市企业家数减去退市企业家数差值在 100 – 200 家左右是比较合适的。
对市场质量的影响:虽然提速,但强调严控质量。只有引入质量优、潜力大的企业,清除劣质企业,才能促进市场的良性循环。这有助于提升整个资本市场的质量和声誉,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四、IPO 制度完善的建议
完善新股发行定价机制
关注拟上市企业新股估值水平,对照市场同行业、类似属性的企业,对新股设置市盈率等指标要求,增强定价的市场导向性,适当给予保荐机构一定的自主权,如剔除价格区间可以自主决定等。
提升资本市场包容性
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完善上市发行标准,放松对科技企业硬性约束,降低科技创新企业上市门槛。
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综合考虑行业、市值、财务指标等不同特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加强各板块的互联互通,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新三板与北交所、科创板、创业板等市场做好衔接,健全资本市场对不同阶段企业的支持通道,重点是要为科技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质企业创造更加包容的融资环境。
IPO 节奏的变化是市场发展的需要,合理把握节奏并完善相关制度,将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