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铜市场热度居高不下,成为全球投资者和行业人士瞩目的焦点。3 月 20 日,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铜期货价格一骑绝尘,一度刷新年内新高,攀升至 5.1490 美元 / 磅。与此同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价盘中强势突破 10000 美元 / 吨大关,最高触及 10046.5 美元 / 吨,创下自 2024 年 10 月以来的新高。而到了 3 月 26 日早盘,COMEX 铜期货价格更是飙升至历史新高,最高涨至 5.237 美元 / 磅,突破去年 5 月 20 日创下的 5.199 美元 / 磅的高点。
必和必拓抛出的一则预测,如同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其首席执行官韩慕睿透露,未来十年,全球铜供应缺口预计将达到 1000 万吨。若叠加新能源与 AI 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缺口甚至可能扩大至 1 亿吨。不仅如此,到 2050 年,数据中心的铜需求可能激增至每年近 300 万吨。
从供应端来看,全球铜矿开采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矿石品位下降,优质铜矿资源愈发稀缺,开采成本大幅增加。像智利、秘鲁等传统产铜大国,部分矿山的矿石品位在过去几十年持续下滑,严重制约了铜产量的增长。另一方面,环保政策日益严格,给铜矿开采戴上了 “紧箍咒”,进一步压缩了全球铜供应。与此同时,新矿勘探周期漫长,从发现潜在矿床到实现商业化开采,往往需要 10 年以上,短期内难以通过新矿投产缓解供应紧张。
需求端则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传统行业如建筑业、电力、制造业对铜的需求依旧强劲,全球经济的回暖更是刺激了这些领域对铜的消耗。而新兴产业的崛起,成为拉动铜需求的新引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一辆普通新能源汽车的用铜量约为 80kg,是燃油车的 4 倍,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井喷式发展,对铜的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光伏产业同样对铜有着巨大需求,每吉瓦的太阳能装机容量需要近 5.5 吨铜 ,是化石燃料基础设施所需数量的三倍。
值得一提的是,AI 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数据中心成为 “吞铜巨兽”。单台英伟达 GB200 NVL72 服务器铜总消耗量约 1.36 吨,预计到 2026 年仅该型号对应的铜需求量可能超过 10 万吨。摩根士丹利预计,到 2027 年,全球数据中心对铜的需求或将从 2023 年的每年 20 万吨 – 50 万吨,增长至 50 万吨 – 120 万吨,复合年增长率达到 26%。
在期货市场,铜价的上涨引发了投资者的高度关注。沪铜期货价格震荡走高,投资者交易热情高涨。但铜价走势受多种因素制约,在全球经济复苏仍存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频发的背景下,铜期货价格波动加剧。南华期货表示,展望 2025 年第二季度,铜价或在 4 月偏强运行,而后出现拐点逐渐修复溢价部分,在 6 月等待下游需求的验证。
未来,全球铜市场将在供应缺口与需求增长的双重作用下,迎来深刻变革,数据中心等新兴产业将重塑铜需求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