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一系列活动与发言中,美国总统特朗普频繁释放重磅政策信号,涉及贸易、能源、外交、政府改革及经济刺激等多个关键领域,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
关税计划再掀波澜,多行业或将受冲击
当地时间 2 月 18 日,特朗普明确表示,将对进口至美国的汽车征收约 25% 的关税,并计划于 4 月 2 日就这一话题进一步阐述相关细节。这一举措并非孤立,特朗普还提及,4 月可能会将 25% 的关税范围拓展至药品和半导体芯片行业,且在未来一年内,这些税率可能还会大幅提升。他强调,在宣布新关税前,会给予企业一定时间进行调整。
特朗普长期以来对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持有异议,认为美国汽车在海外市场遭遇不公平对待,例如欧盟对汽车进口征收 10% 的关税,是美国乘用车关税的四倍。尽管美国对高利润的进口皮卡已征收 25% 关税,但特朗普此举旨在进一步重塑美国贸易格局,推动更多汽车产业回流本土。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 年美国进口汽车产品价值高达 4710 亿美元,其中汽车进口额为 2140 亿美元,零部件达 1920 亿美元,卡车、巴士等特殊用途车辆为 650 亿美元。墨西哥、日本、韩国、加拿大和德国是美国主要的汽车产品进口来源国。若新关税政策落地,全球汽车产业链将面临重大调整,美国国内汽车价格也可能因进口成本上升而出现波动,消费者购车成本或随之增加。
除汽车、芯片、制药外,特朗普还暗示可能对木材等行业加征关税。这些关税政策一旦全面实施,将极大地影响全球贸易流与供应链体系,加剧国际贸易紧张局势。
能源政策双管齐下,战略储备与减税并行
特朗普在能源政策方面也有新动作,他宣称将迅速补充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同时计划大幅削减国内油气生产商的税收。这一举措旨在增强美国能源安全保障,通过充实战略石油储备,提升应对国际能源市场波动的能力;对国内油气生产商减税,则意在刺激本土能源生产,降低美国对进口能源的依赖,进一步巩固美国在全球能源市场的地位。近年来,美国虽在能源独立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国际能源形势复杂多变,特朗普的能源政策调整无疑将对美国国内能源产业及全球能源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俄乌冲突表态频繁,停火期望与批评并存
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特朗普近日言论不断。他表示,曾与乌克兰达成稀土协议,但乌方毁约。同时,他期望俄乌能尽快实现停火,甚至透露政府已告知欧洲官员,希望推动俄乌在 2025 年复活节(4 月 20 日)前停火。不过,有官员认为这一目标可能过于理想化,相比之下,年底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或许更大。
特朗普还批评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领导能力,称泽连斯基三年前就应结束冲突,本可达成停火协议。他暗示,若乌克兰想在谈判中占据一席之地,或许需要举行新的选举。此外,特朗普透露可能将于本月底前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此前俄美两国代表团已在沙特进行了长达 4 个多小时的会谈,双方就尊重彼此利益达成一致,并决定成立消除刺激两国关系因素咨询机制以及解决乌克兰冲突谈判小组 。
政府改革成效初显,资金分配与委员会调整待行
由埃隆・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DOGE)近期成果显著。特朗普表示,该部门已节省超过 550 亿美元资金,并且计划削减 1 万亿美元联邦开支。目前,该部门工作人员已从最初的 12 人增加到约 100 人。特朗普认为,减少政府 “浪费” 将有助于降低通货膨胀,进而促使利率下降,最终推动股市上扬。他还考虑将政府效率部节省资金的 20% 分配给美国民众,或者用于偿还债务。
此外,特朗普计划签署行政命令,取消或大幅削减部分联邦咨询委员会,旨在进一步精简政府机构,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以实现政府资源的优化配置。
贸易立场坚定,对特斯拉印度建厂表担忧
当地时间周二播出的福克斯新闻采访中,特朗普针对特斯拉计划在印度建厂一事表达了看法。他认为若特斯拉为规避印度关税而在印度设厂,这对美国 “不公平” 。此前,印度媒体报道特斯拉已在印度选址谋划建厂。在印度总理莫迪上周访美期间,特朗普就曾斥责印度对汽车征收高额关税,不过双方同意努力达成贸易协议,以解决关税僵局。特朗普此番言论表明,在国际贸易问题上,他将坚定维护美国利益,对企业海外布局可能影响美国本土产业的行为保持高度警惕。
支持众议院减税计划,干预国会预算纷争
在国内经济政策方面,特朗普表态支持众议院提出的减税 4.5 万亿美元计划,同时对参议院共和党急于批准拨款用于打击移民的做法泼了冷水。他并不看好可能需要长时间讨价还价才能达成的大规模议案。在关键国会投票临近之际,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发文,介入众议院和参议院共和党人之间持续的预算纷争。这一干预行为凸显了特朗普在国内经济政策制定中的主导意愿,试图推动大规模减税以刺激经济增长,同时对预算支出方向进行把控 。
2 月 19 日,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发文,敦促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最好尽快行动,否则他的国家将不复存在”,再次凸显其对俄乌冲突的关注以及对乌克兰局势的强硬态度。特朗普一系列政策表态与行动,正深刻影响着美国国内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未来走向值得持续关注。
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