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2 月 12 日 8 时,水利部正式启动了 2024 – 2025 年第一次珠江枯水期压咸补淡应急水量调度,这一举措犹如一场及时雨,对于珠江流域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水资源保障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
珠江流域在枯水期常常面临咸潮上溯的困扰。咸潮的侵袭会导致河口地区水体变咸,严重影响当地的供水水质,威胁到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以及工业生产用水。而此次压咸补淡应急水量调度,通过科学合理地调配水资源,使得西江、北江下游河道径流量得以持续增加。随着径流量的上升,江水的冲击力增强,能够有效地压制珠江河口咸潮,阻止咸潮进一步向内陆蔓延,从而保障了珠海等地供水水源的水质稳定。
这一调度行动对于增加珠海等地当地水库群蓄水量同样至关重要。在枯水期,水资源本就相对匮乏,充足的水库蓄水量是保障地区后续用水需求的坚实后盾。通过将更多的淡水引入水库,能够提高水库的蓄水水位,为城市的长远用水提供了可靠的储备。这不仅有利于应对当下枯水期的用水难题,也为可能出现的极端干旱情况预留了一定的缓冲空间,确保城市供水系统在面临各种挑战时都能维持基本的运转。
水利部在此次行动中承担着全面统筹与指导的重任。其指导珠江水利委员会和有关省(自治区)水利部门密切监视珠江流域雨情、水情、咸情的变化。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能够实时掌握流域内各种气象与水文信息,准确地了解咸潮的动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滚动预测预报咸潮上溯影响范围和程度,这为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一旦咸潮可能威胁到重要供水区域,便能够及时发出预警,让相关部门和居民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而实施流域水工程统一调度则是此次行动的核心环节。通过对西江、北江等流域内的各类水工程,如水库、水闸、泵站等进行统一协调指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合理调控水库的放水时间与流量,精准操作水闸的开合程度,使得淡水能够按照预定的方案有序地流向需要的地区,最大程度地发挥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压咸补淡效果。
从宏观层面来看,这一应急水量调度是保障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城市供水安全的关键举措。大湾区作为我国经济高度发达的区域,人口密集,产业众多,对于水资源的需求巨大且要求极高。稳定可靠的供水是维持大湾区城市正常运转、经济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此次水利部的行动彰显了国家对于大湾区水资源保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从流域整体出发,通过跨区域、跨部门的协同合作,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与咸潮威胁等复杂问题的决心与能力。在未来,随着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水资源影响的加剧,类似的应急调度行动可能会更加频繁与常态化,而其经验的积累与技术的进步也将为保障水资源安全提供更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