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正式开幕。在本届峰会最受瞩目的主论坛环节中,“六小龙乌镇对话”成为全场焦点。这场对话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主持,宇树科技、群核科技、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游戏科学、DeepSeek(深度求索)6家前沿科技企业负责人首次在乌镇齐聚,围绕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捕捉、技术攻坚突破、社会价值创造及未来挑战应对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碰撞,勾勒出中国科创企业在AI时代的成长轨迹与未来蓝图。
“六小龙的出现与互联网大会的渊源值得深入探究,过去十年是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期,作为创新型企业,你们如何把握住时代赋予的机遇?”王坚抛出的开场问题,瞬间点燃了对话氛围。宇树科技负责人的分享颇具代表性,这家成立9年多的企业,从3人初创团队成长为千人规模的行业中坚,依托中国完善的创业生态与核心零部件全栈自研能力,其推出的人形机器人不仅实现技术突破,更成功出口至全球顶尖实验室。“杭州乃至全国对创业公司的政策扶持、产业链配套以及创新氛围营造,让我们能心无旁骛地投入研发,将技术热情转化为实际产品,最终实现梦想并回馈社会。”这番话道出了“六小龙”乃至众多科创企业的共同成长心声。
据乌镇峰会新闻发布会披露,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明确表示,“杭州六小龙”的崛起,与乌镇峰会持续举办所构建的互联网发展良好生态密不可分。“乌镇峰会搭建了全球互联网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六小龙’的创业、成长与发展经历,正是当下科技创新浪潮中最生动的样本,也是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
创业回溯:从梦想萌芽到技术突围
回顾创业历程,各家企业负责人的讲述充满奋斗与感动。宇树科技创始人、CEO、CTO王兴兴感慨万千:“十年前的2016年,公司还只有3个人挤在小办公室里,如今已拥有千余名员工。正是杭州对科创企业的‘全周期’支持,让我们有机会将童年对机器人的幻想变为现实,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强脑科技创始人韩璧丞则回忆起海外创业的艰辛:“十年前核心团队还在哈佛大学读书,受脑机接口技术改变生活的启发,我们在地下室开启研发,常常半夜三点还戴着脑电设备测试数据,设备灯光在黑暗中闪烁成一片。”2018年,团队果断将总部迁回浙江杭州,凭借当地的产业资源与政策支持,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今脑机接口被列入我国‘十五五’重要前沿技术,我们更有信心深耕这一领域。”
群核科技联合创始人黄晓煌的创业故事带着“逆袭”色彩。曾在硅谷英伟达工作时因理念分歧不受重视的他,毅然回国搭建GPU集群,创立群核科技。“我们的成长就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缩影,从最初服务互联网企业,到转型为空间智能公司,为人类与机器人提供场景解决方案,这与乌镇峰会‘开放、合作、创新’的精神高度契合。”云深处科技创始人兼CEO朱秋国则瞄准了机器人领域的“硬骨头”:“2015年我们启动四足机器人研发时,美国波士顿动力已处于领先地位。当时就立下目标,要让中国机器人也能走出室外,展现灵活运动能力。”如今,国内四足机器人已突破技术鸿沟,广泛应用于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场景,“未来我们希望机器狗能抵达陆地上任何需要它的地方。”
游戏科学创始人、CEO,《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则聚焦内容创作领域:“做单机游戏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证明中国团队用中国题材也能做出比肩国际水平的作品。”《黑神话:悟空》的成功印证了这一点,“中国用户既会认可优质国产产品,也能辨别伪劣作品,这种理性的市场环境为我们提供了成长土壤。”DeepSeek资深研究员陈德里表示,公司自创立起就以实现AGI(通用人工智能)为核心目标,“我们的优势在于坚持长期主义深耕前沿智能突破,同时通过技术开源构建合作共享生态。”
未来展望:AI赋能下的多元赛道布局
谈及行业未来,各位负责人纷纷亮出战略布局与技术预判。在机器人领域,王兴兴认为AI正加速行业变革:“过去一年,具身智能领域的发展像‘做梦一样’,很多科幻场景已成现实,这种突破速度未来几年还会加快。对比核聚变、登火星等前沿技术,具身智能的落地门槛相对较低,明年和后年一定会有更多惊喜出现。”朱秋国则聚焦行业应用:“我们的机器狗在电力巡检、应急消防等场景中不断打磨产品,人形机器人更是以‘代替人在危险恶劣环境工作’为目标,已发布全球首台具备防护能力、可室外作业的机型。期待未来在行业级人形机器人领域,云深处能成为首选品牌。”
强脑科技的韩璧丞提出“从痛到大”的产品路线:“脑机接口技术已从实验室走向生活,我们先聚焦残疾人、自闭症儿童等特殊群体,推出辅助康复产品;后续将拓展至睡眠改善、体重管理等大众健康领域,让技术惠及更多人。”黄晓煌则看好空间智能的前景:“未来将是机器人普及的时代,一个人可能有10个机器人服务,生活与工作环境中会充斥大量智能设备,空间智能技术将成为统一管理、调度这些设备的核心,这是我们专注的方向。”
冯骥强调游戏产业的文化价值:“《黑神话:悟空》的成功是中国游戏产业长期积累的结果,庞大的用户群体与专业人才储备是基础。优秀的游戏能让玩家摆脱‘游戏羞耻’,我们希望通过科技手段将中国文化传递到全球每一个角落。”陈德里则对AI发展阶段做出预判:“未来3-5年是人类与AI的‘蜜月期’;5-10年AI将取代部分工作;10-20年可能取代绝大多数工作。科技公司需扮演‘人类守护者’角色,参与社会秩序重塑。”DeepSeek负责人补充道,当前重点是让AI具备稳定泛化学习算法并链接真实世界,“技术进步是非线性的,三年前ChatGPT做小学数学题还出错,现在已能获奥数金牌,10-20年后AGI面临的问题都将逐步解决。”
这场“六小龙乌镇对话”不仅展现了中国科创企业的技术实力与创新活力,更勾勒出AI时代的发展路径。正如王坚院士所言:“这些企业的成长故事,正是中国互联网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生动注脚,未来它们将在全球科技竞争中书写更多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