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回应DeepSeek 冲击

在人工智能领域,英伟达 CEO 黄仁勋近期就中国人工智能企业 DeepSeek 发布的 R1 模型引发的市场波澜做出回应,其观点为算力需求与芯片市场走向提供了重要解读。

今年 1 月,DeepSeek 发布的 R1 模型引起轩然大波。该模型开发周期仅两个月,成本不到 600 万美元,仅使用约 2000 枚英伟达芯片,却能在关键领域与 OpenAI 最强推理模型相媲美。这一成果使得外界对美国大型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巨额投入产生质疑,英伟达股价也受到冲击,1 月 27 日暴跌近 17% ,上周更是跌至去年 9 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当地时间 3 月 19 日,黄仁勋在 GTC 大会上与分析师和投资者会面时表示,外界认为 R1 模型会减少芯片需求的观点是错误的。他指出,R1 模型的出现不仅不会降低芯片需求,反而会增加对计算基础设施的需求,未来计算需求将更高。这是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随着更多如 R1 这样高效模型的出现,会有更多企业和开发者投入到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中,从而刺激对算力的进一步需求。

对于英伟达一些客户开发自研芯片试图替代英伟达产品的情况,比如谷歌与博通合作研发 ASIC 芯片,黄仁勋认为,许多 ASIC 芯片并不能适用于数据中心。他强调,大客户需要性能更优的芯片来提升基础设施的收益,而非单纯依靠便宜的替代品节省成本。毕竟企业的 CEO 们在决策时会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并非只关注成本。而且,黄仁勋指出竞争对手的芯片产品在性能上无法与英伟达 Hopper 设计相比,当前 Blackwell 的性能更是比 Hopper 强大 40 倍。从订单数据来看,英伟达同期收到的 Blackwell 订单远多于 Hopper,且这些还只是云提供商的订单,其他公司在 AI 数据中心的投入将使这一数据更加可观。

此外,黄仁勋还对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发表了看法。他认为,若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企业客户可能会加大对 AI 设备的投资。因为在经济下行时期,企业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而 AI 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创新业务模式,从而推动企业业务增长。对于特朗普政府拟议的关税政策,黄仁勋表示短期内对英伟达影响较小,公司会继续将产品线中重要部分的制造转移到美国。同时,英伟达已在使用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的产能,随着供应商产能增加,英伟达的使用量也会相应提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